近年,互聯網初創企業往往遵循著《精益創業》的理論,在創業伊始發布MVP(最小可行化產品)來驗證市場需求,然后通過產品功能和運營上的快速試錯和迭代來找準用戶并小步快跑地占領市場。如此一來,創業者在剛開始滿腔熱血對產品和用戶反應的不成熟的理想憧憬,就可以被市場這把客觀的錐子慢慢打磨得更為理性和正確,也就不需要在創業初期因為要做正確決策,而思考太久。但有一個地方,創業者如果一開始做錯了決策,難以輕易修改,而且不修改的機會成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大,這就是APP的品牌名稱。
你應該用什么品牌名?很多市場推廣上的錯誤都可以更正,但品牌名并不能。
APP開發如何給自家APP取個好名字?這里有個兩步法
第一步,定好基調
APP的名稱,和它的圖標一起,是用戶和你的APP的第一次“接觸”。這是你的APP面對用戶時的第一次機會來給用戶留下好的印象,并喚起用戶情緒或者喚起想象,引導他們下載你的APP。而要識別出你想給用戶留下的印象或者情緒,你必須首先確定你的APP的用途和它的目標受眾。
比如“Quest”這個待辦清單APP,喚起了一股展開偉大征途的情緒。Quest這個英文單詞有“尋求、探索、探秘、任務”的意思,暗含了讓用戶通過行動管理工具來將生活工作中的任務變成打怪升級一樣的游戲化和有趣。
第二步,讓名字具有高辨識度和相關性
在根據用戶偏好和情緒而選擇出一堆名字后,接著你需要繼續頭腦風暴,為APP選擇那些第一眼就能看出這個APP是干嘛用的名字。用戶需要只看看名稱和圖標就知道這個APP是拿來干嘛的。如果名字傳達的意思不夠清晰,那么圖標應該強化APP的用途表達。
比如Instagram這個APP讓初次看到它的用戶光從文字就不容易理解它是干嘛的(很多中國人連念都不會念),但它的圖標中的擬物化的攝像頭設計(當然是改版前)的確讓用戶看出這是個攝影有關的APP。Instagram這個名字是個混成詞,由“insta-”和“-gram”兩個詞根組。“insta-”代表“instant”,有“直接”的意思;“-gram”指“文書”,這兩個詞合起來的最直白的理解就是“直接寫”,夠讓人不明白的了。